电子与信息学院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教学研究>>教研动态>>正文
教学研究
教研动态
“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
作者: 阅读: 日期:2016-01-10

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

近期,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在《工业互联网中国峰会》上就“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个重要战略文件,解读了他们的内涵、范围和重点。

王鹏表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关于下一阶段产业发展、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文件。这两个文件应该目标差不多是一致的,都是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转型,但在范围和重点上稍有差异。

一个驱动、两个转型

《中国制造2025》强调的是推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从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范围限定在制造业和跟制造业相关的这些服务业。“互联网+”范围则更广,涉及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服务、能源交通等等,尽管有差异但是基本理念是一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快与各行各业,加快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的发展。

从国际上来看,近几年来提了很多种新的概念和战略,包括GE公司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包括近期讨论很热烈的“工业4.0”,加上中国提出来的《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这些提法反映了大家对现在整个产业变革的一些认识。这四个战略或者这四个提法在基本理念上非常一致,就是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针对工业与互联网结合,王鹏总结出“一个驱动、两个转型”。一个驱动,是指用互联网技术去实现创新驱动。两个转型对于企业而言,一个是智能制造的转型;一个是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前者因为我们的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数据越来越海量,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样的信息技术,去改造我们工业体系,去建造一个智能工业的体系和结构的话,我们就无法适应未来的竞争。

第二服务型制造,从全球来看制造业的服务化已经是一个很明确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座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家,可能未来你们要面对的报表,中间可能有60%、70%来自于服务的环节。所以向服务的转型,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应该讲也是一个重点。

大企业需在思想上破除传统

王鹏认为,我国大企业一直在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的发展理念、传统的组织结构,用完全革命性的、变革性的思维去拥抱新的生产方式,是非常难的。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在理念和意识上要重视“互联网+”。

“中国古话讲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我们的制造业要由大变强,每个企业要成为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胜己者强,要超越自己,你如果不能战胜自己过去的那些不足,不能顺应最新趋势的发展,你无法顺应未来的变革”,王鹏说。

大中小企业应强调商业模式创新

过去的工业革命,可能是某种技术或者某几项技术做主导。在今天这一轮变革中,王鹏认为,商业模式创新特别重要,虽然不能断言它就是主导,但应该得到更重份量的重视。

他指出,大企业应优化组织结构,重构流程,重新审视产品和服务,最终打碎、重组、组合,产生化学反应。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网络化协同的创新,真正的让企业发展,最终让整个国家产业的发展具有动力和活力。

中小企业在这一轮创新当中机会很大。互联网是开放的、共享的、互动的、甚至免费的,创新的各类资源要素更容易获得,大大的降低了我们创新的门槛。中小企业更有机会获得快速而优质的增长,中小企业在这个方面,未来会看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成为快速增长的巨人,实际上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

工信部在鼓励工业云平台的建设,未来中小企业会大量的去使用互联网平台所带来的资源和要素,这是非常重要的。

政府回归守夜人角色

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作为政府下属研究机构,一直在做“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的研究支撑工作。在国家如此宏大的战略下,政府究竟应起什么作用?

王鹏说,“互联网+”时代信息海量产生,每天不断有新模式、新业态、新企业出现,这么复杂的局面,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去主导这样一个进程,而应该回归“守夜人”的角色。

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做一些什么呢?

第一,指引方向。但不是指引具体的技术方向,而是引导整个社会向互联网深度融合、跨界应用。重视而不是指出每一条路怎么走。

第二,政策支持。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政策来支持互联网创新,支持各种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当然这种政策未来更应该是普惠的政策。

第三,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来制定标准。“互联网+”的发展没有标准是不行的,政府应该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主体是什么呢?标准还是由企业、产业界来主导、来制定。

第四,营造健康发展环境。由于“互联网+”发展并不都是美好的。比如数据安全保护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伪劣产品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做好法律的完善。政府能够营造好的环境,就能够推进整个“互联网+”健康发展。

附加:互联网+”最重要的是“+制造业

有着“中国版‘工业4.0’规划”之称的《中国制造2025》已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正式公布,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然而,在产能过剩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制造如何谋求突围?“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有何联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如何协同共进?在“2015中国平潭·科学家企业家创新论坛”上,记者就此专访了工业与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记者:《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但在产能过剩的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应该如何发力?

李毅中:最近在《中国制造2025》里面提出的十个先进制造业领域,都是我们要大力发展的。但是发展先进制造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要注意全局规划。各地、各行业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环境、市场和基础选好、选准自己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防止出现“什么都搞”的低水平重复,造成新一轮产能过剩。所以,这两方面都要同时发力,不可偏废。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的存量要调整,增量要优化,存量和增量并重,使我们的产业经过几年以后能够实现转型升级。

记者:“互联网+”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12年提出的,当时还是互联网圈内的一种发展理念探索,但仅3年后就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看待“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之间的关系?

李毅中:“互联网+”实质上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简称“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是十六大提出的,已有十多年了,在此期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效。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度融合”,十八大又提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要同步,协调发展”。而《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十年以后的2025年,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再经过第二个十年2035,第三个十年2045,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们不仅是制造业强国,而且是制造业强国的前列,引领世界的制造业,这是一个既长远又现实的规划。这个规划的主题就是“两化”的深度融合,重点是搞智能制造。

现在提出的“互联网+”含义很广泛,就是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行各业紧密结合起来。它的覆盖面很广,渗透力很强,大家都可以结合。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所以在这个阶段,“互联网+”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制造业”,即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们的传统产业,用互联网的思维规划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愿景,这两个方面的都要互相努力。

记者:“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这也涉及到虚拟经济的概念。但问题来了,现在有很多企业家不搞实体经济,反而转战虚拟经济上,您怎么看?

李毅中:首先,我们总结吸取一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08年美国为什么发生了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从而殃及全球?09年美国就总结要再工业化,要本土回归,要重振制造业。因为其在一段时间内,过多依赖虚拟经济,以至于造成泡沫泛滥。泡沫破裂的时候,首先是两个房地产公司垮台,接着是75个银行垮台。这个教训很深刻,所以我们国家要吸取美国的教训,总结借鉴德国的经验,始终要把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前几年,国家就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要密切结合。这几年又大力推动财税体制的改革,房地产的调整。但是,社会上还存在着实体经济边缘化、空心化的倾向。不仅是社会资本不往实体经济投了,就连实体经济自己,因为设备折旧等问题也不搞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了,反而转向虚拟经济,实践证明这个路子是走不通的。

怎么调整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更加提升了制造业、工业、生产型服务业等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这个趋向在转好,但依然存在不好的现象,这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实体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支撑,应该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实体经济。

扫描手机阅读/分享
陕西省教育厅 | 教务处 | 网上办事大厅 | 智慧职教云平台 | 思政学习平台 | 扩招学习平台 | 工学云 | VR看校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福路56号 联系电话:0917-3633973 招生咨询电话:3328888/3633887/3633889

Copyright© 2016 www.sxjdzy.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06007315号-2